北京 切换城市

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:

    热门
    城市

    文学家名人故事:奉忽必烈为“儒教大宗师”-元好问_1500字

    7

    作文素材|名人故事|文学

    收藏
    作文内容

      金哀宗正大三年(1226年),元好问被任命为河南镇平县令,一年后转任内乡县令。在他的倡导下,原来由于天灾兵祸而田园凋敝的内乡,逐渐呈现出田园葱绿、农事繁荣的景象。后来他又出任南阳县令,时值大旱,他极力上书,争得了减免3年赋税的政策,使当地百姓得以休养生息,被评价为“善政尤著”。
      只可惜,当时金朝日渐衰落,蒙古铁骑所向披靡。在新旧交替之时,人的选择分外艰难和痛苦,元好问也做了一些让人非议之事。
      第一件事便是“崔立碑事件”。天兴元年(1232年),蒙古大军包围金都汴京,金哀宗以“亲征”之名逃出京城。次年,元帅崔立发动政变,开城纳降,并自封郑王。事后崔立自认为此举避免了蒙古军屠城,拯救了全城百姓,命元好问执笔,为他立“功德碑”。元好问深知涉及名节大事,便推脱给了太学高材生刘祁。刘祁无奈起草了初稿,然后交给元好问推敲、修改。
      在儒家文化里,文人最讲究气节,元好问为叛贼立碑,引起了世人的非议。当然,也有学者为他辩驳,说他是迫不得已,而且是否构成气节问题,关键是看他在碑文中是否为崔立颂功。元好问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没有太多可指责的地方,他只是平铺直叙,敷衍成文,并没有为叛贼崔立大唱赞歌。
      第二个争议事件,是汴京城破后,元好问曾写信给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,开列了王若虚、杨奂等54名金朝儒士,请他酌加任用。这一举动的确惊世骇俗,各种责难迎面而来。
      其实,向新朝廷举荐人才并不能说明元好问人格有问题。他曾立下志向,金亡后绝不出仕。但在元好问看来,人才难得,因此要格外珍惜、保护。应该说,他是高瞻远瞩的,他所举荐的这些人中,有15位在《元史》中都留下了记载,他们在传承和保存中原文化方面,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    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被誉为“元曲四大家”之一的白朴,更是得益于他的养育与教诲。
      白朴的父亲白华,与元好问是结拜兄弟。蒙古人攻入汴京时,年仅8岁的白朴与父母失散,危难之时,元好问收养了白朴姐弟。只是,元好问也是亡国之臣,被押赴山东,生活至为艰辛,但他视白朴姐弟犹如亲生,不离不弃。北上的路上,白朴感染伤寒,昏迷不醒,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。或许是上天保佑,第六天时,小白朴竟然在元好问的臂弯中出汗而愈。元好问惊喜不已,每天教他读书,悉心培养。白朴12岁时,元好问才将他们姐弟送归到白华身边,白华感激不已,写诗谢道:“顾我真成丧家犬,赖君曾护落窠儿。”此后,元好问每去白家,都要指导白朴治学门径,还写诗勉励他说:“元白通家旧,诸郎独汝贤。”可以说,白朴的艺术成就中,有元好问巨大的心血。
      元好问做的第三件饱受争议的事情,是在元宪宗二年(1252年),以63岁高龄北上觐见忽必烈,给他奉上了“儒教大宗师”的尊号。忽必烈很意外,非常高兴地接受了。元好问乘机提出免除儒户的兵赋等建议,忽必烈无法拒绝,只好答应了。
      有人说这是元好问在拍忽必烈的马屁,但所提要求显而易见地反映出他的真实动机:一是蒙古人不尊重儒家,推行“八娼、九儒、十丐”,儒生的地位连娼妓都不如。元好问给忽必烈戴上“儒教大宗师”的帽子,可以提高儒生的政治地位,并以此引导游牧民族的统帅“以儒治国”。第二则是源于他对蒙古统治认识的转变。曾经,在亡国后,元好问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,然而元朝建立二三十年间,他看到忽必烈能够让百姓安定地生活,并消灭云南地方势力,恢复汉唐旧疆的赫赫功业,从内心也感到钦佩。他在诗中说:“云南山高去天尺,汉家弦声雷破壁。九州之外更九州,海色澄清映南极”,把蒙古称为“汉家”,这表明他内心里的对立情绪消失了,对蒙古政权已经逐渐认同。

    关键词
    文学家 名人 故事 忽必烈
    相似推荐
    不限 100以下 100-200 200-300 300-400 400-500 500-600 600以上
    下载作文

   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编辑和打印

    打印作文

    将作文直接打印

    如遇下载无效、侵权等问题,请立即反馈!

    手机微信扫一扫

    随时随地找作文

    确定下载个人作文1?

    该职位类型为销售主管,请确认是否匹配

    请勿重复下载

    取消
    确认下载

    作文下载成功!请静候佳音

    你已下载过该职位,请勿重复下载

    收银台

    订单总价0.00

    剩余支付时间:000000

    手机扫码支付

    使用支付宝、微信扫码支付

    余额(可用: ¥)
   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,请尽快设置支付密码 去设置
    其他支付方式

    下载文档

    下载后可编辑、打印文档

    {{downDetail.title}}

    {{downDetail.description}}

    {{confirmPopInfo.title}}

    {{showErrTipText}}

    {{showErrTipTit}}

    {{showErrTipTit}}

    {{showErrTipText}}

    {{successTipText}}

    提优会员夯实基础必选,9.9元起

    菁英会员提升冲刺高分,提优不够用?随心享优惠

    • 立省{{item.savemoney}}元

      {{item.name}}

      有效时间:{{item.valid}}

      {{item.money}}

      {{item.oldmoney}}
      【作文】免费下载:{{items.daydownload}}份/天 | {{items.mthdownload}}份/月
      【作文】购买下载:{{items.buydiscount}} 折
      【会员】专属下载通道:极速下载
      立即购买

    客服帮助

    • 立省{{item.savemoney}}元

      {{item.name}}

      有效时间:{{item.valid}}

      {{item.money}}

      {{item.oldmoney}}
      【作文】免费下载:{{items.daydownload}}份/天 | {{items.mthdownload}}份/月
      【作文】购买下载:{{items.buydiscount}} 折
      【会员】专属下载通道:极速下载
      立即购买

    客服帮助

    请先开通会员

    立即开通会员,使用完整功能与服务

    • 海量资源极速下载

      专业平台、助力学习

    • 每日更新及时通知

      作文试卷、随时查询

    • 各类素材不断完善

      中小学生的资料库

    附件列表

    下载 {{downDetail.title}}

    网盘附件

    下载 {{downDetail.title}}

    填写邮箱

    *购买作文可自动发送作文附件到邮箱

    已发送邮件,请24小时内前往邮箱完成验证

    没有收到邮件?
    1. 请先检查是否在垃圾邮件中
    2. 如果还未收到,请点击重新发送
    3. 重新发送邮件,还未收到?请试试更换邮箱

    请选择资料后,提交下载

    有效期

    邀请活动规则

    邀请好友助力分享,您可获得一张免费下载卷,多邀多得!

    扫码转发分享好友

    文学家名人故事:奉忽必烈为“儒教大宗师”-元好问_1500字

      金哀宗正大三年(1226年),元好问被任命为河南镇平县令,一年后转任内乡县令。在他的倡导下,原来由于天灾兵祸而田园凋敝的内乡,逐渐呈现出田园葱绿、农事繁荣的景象。后来他又出任南阳县令,时值大旱,他极力上书,争得了减免3年赋税的政策,使当地百姓得以休养生息,被评价为“善政尤著”。
      只可惜,当时金朝日渐衰落,蒙古铁骑所向披靡。在新旧交替之时,人的选择分外艰难和痛苦,元好问也做了一些让人非议之事。
      第一件事便是“崔立碑事件”。天兴元年(1232年),蒙古大军包围金都汴京,金哀宗以“亲征”之名逃出京城。次年,元帅崔立发动政变,开城纳降,并自封郑王。事后崔立自认为此举避免了蒙古军屠城,拯救了全城百姓,命元好问执笔,为他立“功德碑”。元好问深知涉及名节大事,便推脱给了太学高材生刘祁。刘祁无奈起草了初稿,然后交给元好问推敲、修改。
      在儒家文化里,文人最讲究气节,元好问为叛贼立碑,引起了世人的非议。当然,也有学者为他辩驳,说他是迫不得已,而且是否构成气节问题,关键是看他在碑文中是否为崔立颂功。元好问在这个问题上确实没有太多可指责的地方,他只是平铺直叙,敷衍成文,并没有为叛贼崔立大唱赞歌。
      第二个争议事件,是汴京城破后,元好问曾写信给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,开列了王若虚、杨奂等54名金朝儒士,请他酌加任用。这一举动的确惊世骇俗,各种责难迎面而来。
      其实,向新朝廷举荐人才并不能说明元好问人格有问题。他曾立下志向,金亡后绝不出仕。但在元好问看来,人才难得,因此要格外珍惜、保护。应该说,他是高瞻远瞩的,他所举荐的这些人中,有15位在《元史》中都留下了记载,他们在传承和保存中原文化方面,起到了很大作用。
    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被誉为“元曲四大家”之一的白朴,更是得益于他的养育与教诲。
      白朴的父亲白华,与元好问是结拜兄弟。蒙古人攻入汴京时,年仅8岁的白朴与父母失散,危难之时,元好问收养了白朴姐弟。只是,元好问也是亡国之臣,被押赴山东,生活至为艰辛,但他视白朴姐弟犹如亲生,不离不弃。北上的路上,白朴感染伤寒,昏迷不醒,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。或许是上天保佑,第六天时,小白朴竟然在元好问的臂弯中出汗而愈。元好问惊喜不已,每天教他读书,悉心培养。白朴12岁时,元好问才将他们姐弟送归到白华身边,白华感激不已,写诗谢道:“顾我真成丧家犬,赖君曾护落窠儿。”此后,元好问每去白家,都要指导白朴治学门径,还写诗勉励他说:“元白通家旧,诸郎独汝贤。”可以说,白朴的艺术成就中,有元好问巨大的心血。
      元好问做的第三件饱受争议的事情,是在元宪宗二年(1252年),以63岁高龄北上觐见忽必烈,给他奉上了“儒教大宗师”的尊号。忽必烈很意外,非常高兴地接受了。元好问乘机提出免除儒户的兵赋等建议,忽必烈无法拒绝,只好答应了。
      有人说这是元好问在拍忽必烈的马屁,但所提要求显而易见地反映出他的真实动机:一是蒙古人不尊重儒家,推行“八娼、九儒、十丐”,儒生的地位连娼妓都不如。元好问给忽必烈戴上“儒教大宗师”的帽子,可以提高儒生的政治地位,并以此引导游牧民族的统帅“以儒治国”。第二则是源于他对蒙古统治认识的转变。曾经,在亡国后,元好问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,然而元朝建立二三十年间,他看到忽必烈能够让百姓安定地生活,并消灭云南地方势力,恢复汉唐旧疆的赫赫功业,从内心也感到钦佩。他在诗中说:“云南山高去天尺,汉家弦声雷破壁。九州之外更九州,海色澄清映南极”,把蒙古称为“汉家”,这表明他内心里的对立情绪消失了,对蒙古政权已经逐渐认同。

    牛学习-中小学试卷/作文/板报资源下载平台_备考提分必备|让学习变得更简单

    https://www.niuxuexi.com 打印时间:2025-07-25

    只需一步极速登录

    订单金额:
    支持微信、支付宝、花呗支付

    支付即同意《牛学习用户协议》

    超*****刚刚开通了年度 VIP

    离*****刚刚开通了终身 VIP

    李*****刚刚开通了终身 VIP

    王*****刚刚开通了年度 VIP

    花*****刚刚开通了终身 VIP

    凉*****刚刚开通了年度 VIP

    朱*****刚刚开通了终身 VIP

    维*****刚刚开通了终身 VIP

    嗒*****刚刚开通了年度 VIP

    饿*****刚刚开通了终身 VIP

    滋*****刚刚开通了终身 VIP

    撩*****刚刚开通了终身 VIP

    滑*****刚刚开通了终身 VIP

    六*****刚刚开通了年度 VIP

    7******刚刚开通了终身 VIP

    阿*****刚刚开通了年度 VIP

    七*****刚刚开通了终身 VIP

    小*****刚刚开通了月度 VIP

    大*****刚刚开通了年度 VIP

    好*****刚刚开通了终身 VIP

    温馨提示:

    请合理使用账号,如短时间内高频或大量下载可能触发防盗刷系统,将暂时暂停账号下载,如有疑问请联系客服。

    购买信息

    信息类型

    信息名称

    文学家名人故事:奉忽必烈为“儒教大宗师”-元好问_1500字

    恭喜您成功开通牛学习VIP

    支付成功

    返回顶部 关闭